7月13日-14日,外语学院胡月月老师赴北京,参加了由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举办的“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修班,聆听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叶兴国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立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上海大学庄恩平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邬孝煜副教授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沈忆文副教授和彭萍副教授等7位商务英语领域的专家的讲座。研修主要围绕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等话题展开。
叶兴国教授作了题为“新常态下的商务英语教育”的主题报告。叶教授首先梳理了我国自明朝以来对外贸人才需求的演变,指出外语教育始终是服务于国家需求的,特别是在今天各个领域都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各行各业对外语教育提出了更加多元和更高的要求。叶教授还通过将国家需求和商务英语的紧密结合,指出新常态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此外,叶教授还特别介绍了ICT发展和在技术发展下的教学方法创新,鼓励教师将互联网、大数据、慕课等运用到教学和研究中去。
王立非教授作了题为“国家标准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要求”的主题报告。王教授首先详细解读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要求,指出新常态下外语专业肩负着“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两大新使命。王教授还对商务英语“国标”中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环境工场化、教学评价双证化和实训基地生产化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总体思路逐一作了详尽阐述。此外,王立非教授针对商务英语科研项目的申报和论文选题作了专题讲座。王教授展示了国内外选题热点和期刊,分析了近十年的主题分布,阐释了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差异。此外,王教授还从商务词汇、话语分析、商务体裁分析等多个角度为现场教师提供了可供想进行商务英语科研的老师参考的研究选题,并通过多个研究案例的详细分析,向参班教师介绍了如多模态研究工具ELAN及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和工具。
彭青龙教授作了题为“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的主题报告。彭青龙教授从教师发展的角度,介绍了目前外语教育的现状以及英语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立健全优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标准和评价机制。本次研修班,彭青龙教授还针对综合商务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进行了交流探讨。彭教授结合“国标”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综合商务英语课程的设计提出以下几点看法。首先,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方面,在教授学生商务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商务意识的培养,参与商务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其次,课程教学方面,教师的主体角色应该向“教练”转变,而学生也应该由传统的客体身份向主动实践转变;第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强调学生的语用能力以及商务实践能力,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商务模拟、商务大赛、顶岗实习等来提高。此外,彭老师还介绍了“3D(Dialogue-Discussion-Debate)口语教学法”等多种综合商务英语教学方法。
沈忆文、彭萍、邬孝煜、庄恩平四位教授分别针对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笔译、外贸函电写作以及跨文化商务沟通等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进行了交流探讨,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沈忆文副教授则以说课的形式,为参班老师展示了一堂生动的商务英语阅读课。彭萍副教授也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商务英语笔译课。与以往英译汉与汉译英独立开来的教学不同,彭老师注重英汉互译同时进行,强调用于教学的笔译实践材料要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邬孝煜副教授从“函电是我国商务英语教学的起源与核心课程、函电在进出口实务中的作用、函电写作的内容与形式、函电面临的的挑战、函电写作应该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进出口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函电课程的教学理念”这七个方面向参班老师系统地介绍了外贸函电写作课程。庄恩平教授则从跨文化的视角,向大家介绍了跨文化商务沟通这门课程。庄老师认为要培养具备跨文化思维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目的,即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职场中的工作能力;案例教学中,老师应组织学生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发现案例;所选案例的性质应是职场中的实际案例、整个公司案例。庄老师指出跨文化沟通中没有对错,只有差异,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和跨文化能力,做到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