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 1.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研项目:基于“双创”驱动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实践平台构建(2017jyxm0494); 2.主持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基层教研室示范项目(2018jyssf044); 3.主持新经济常态下“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团队建设( 2016jxtd02) 4.参与新经济常态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与培养研究(2016jy031),第一参与人 5.主持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批评语篇分析与批评语言意识培养”(SK2014A339); 6.主持校级教师发展中心研究项目“新建本科院校商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机制研究”(2014zxxm05) 7.主持校级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3jzb002) 8.主持校级项目“需求分析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2014jyzb04) 9.主持滁州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试点改革建设 (2014zysd003) 10.主持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模式研究:社会文化视角(JG4126)第二主持 11.主持外教社项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HX201334) 12.主持外教社课题“隐喻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师信念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HX201437 ) 13.参与外教社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ESP需求理论视角” 第三参与人(HX201549) 14.参与校级课题“批评隐喻分析视阈下的霸权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第二参与人(2013RC022) 15.参与校级课题“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法隐喻与认知效果之相关性研究”,第一参与人( 2012sk015B) 16.参与安徽省教育厅课题“基于概念隐喻二语词汇产出深度研究 ”,第三参与人,( SK2013B353) 17.参与校级课题“基于概念隐喻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以提高词汇产出深度为目标”,第一参与人(2012jyy018) 18.参与安徽省教育厅课题“名词性概念汉英词汇表征差异的认知语言学研究”,第二参与人(2011SK447) 19.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课题“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及效果研究”, (20101048) 20.主持校级课题“基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2009jy001) 21.参与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安徽高校网页人际意义建构的元话语范式研究” (sk2016B09),第一参与人 22.参与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廉政电视宣传片的动态多模态话语分析” (sk2016B08),第一参与人。 (二)论文 1.国外认知隐喻识别研究述评,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8(1):115-119&129,独著. 2.科技期刊常见翻译错误探究.编辑之友. 2012( 8). 92-93.独撰. 3.关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考.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4). 309,340.独撰. 4.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访问学习感受.赤峰学院学报. 2012(5). 175-177.独撰. 5.英语名词动词化的认知语言学研究.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12(1). 93-95.第二作者. 6.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和目标.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1(8). 185-186,199.独撰. 7.国内外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研究述评与启示.昆明学院学报.2011(5). 126-128,132.第二作者. 8.应用型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听说学习现状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巢湖学院学报. 2011(4). 151-153.独撰. 9.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滁州学院学报. 2011(4). 111-114.独撰. 10.隐喻能力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2(11). 47-49.第二作者. 11.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基于ESP课程设置和教学原则的思考.安顺学院学报. 2013(3). 69-70,82.独撰. 12.模因论视角下的经济学词汇英译.蚌埠学院学报,2015(2):107-111.第一作者. 13.谈新建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2):169-170.独撰. 14.语法隐喻与认知效果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9:115-117. 第二作者. 15.以逻辑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吕梁学院学报. 2016 ( 4):83-86,第二作者. 16.浅谈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年 10 月:178-180. 第一作者. 17.国内外批评话语分析和认知语言学融合研究综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第16 卷 第 6 期2016(6):83-87.第一作者. |